5月13日,株洲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毛騰飛到石峰區開展調研工作。在深入考察清水塘街道黨代表工作室,街道政務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點等工作情況后,毛騰飛書記充分肯定了石峰區網格化信息平臺建設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并對我司研發的石峰區網格化信息服務管理平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毛騰飛書記在清水塘街道考察街道網格化管理中心
石峰區網格化信息服務管理系統,是我司根據石峰區實際管理需要為其“量身定制”。今年以來,石峰區采用精細化、精準化的社會治理模式,以天億馬網格化信息服務管理平臺為載體,以綜治視頻會議、基層公共服務、網格化信息服務管理“三大系統”的開發建設為主要抓手,通過整合信息資源,打通部門壁壘,創新工作方式,推動服務管理信息化、現代化,大大促進干部作風轉變,促進行政效能提升。憑借全新的服務管理方式實現了辦事效能提升,提高了群眾滿意度,并得到了干群的良好反響,逐漸形成了具有石峰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株洲市“最多跑一次”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全市推介網格化管理石峰新模式;2018年度湖南省綜治工作考核評估,石峰區榮獲全省“先進縣市區”。
多措并舉優化政務服務辦理
為居民辦事提供便捷渠道
(一)建立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下沉事項權限,實行居民辦事街道“集中辦”
目前已梳理區級政務服務事項59個(其中即辦件33個),街道政務服務事項96個,優化精簡人社、老齡、殘聯、衛計、教育等業務部門的辦事流程155項,同時下放權限到街道,老年證辦理、殘疾證辦理等32個事項在街道一級實現“當即辦理、當即拿證”;所有事項居民都可以根據《石峰發布》中“辦事指南”公示的辦理條件,準備好所需資料并交給網格管理員,由街道安排專人負責與職能部門對接、跟進和流轉。2019年1月份,區政務服務中心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上線運行,目前已受理事項475件,其中即辦362件,咨詢39件,流轉74件;清水塘街道基層公共服務平臺于2018年5月份啟動試運行,共受理事項6284件,其中即辦1153件,咨詢2133件,流轉2998件。
▲《石峰發布》微服務功能界面
(二)設置自助服務終端,提供網格管理員代辦,實現居民辦事社區“就近辦”
在45個社區(村)配置了自助服務終端機,原本需要到街道窗口才能辦理的事項,通過操作自助服務終端機設置的簡易流程,證件直接掃描,文件智能存儲,街道專人流轉,居民在社區就可以輕松辦好街道一級的所有政務事項。
▲石峰45個社區(村)配置天億馬自助服務終端
(三)整合部門職能,公示辦理程序,實現幫扶救助“網上辦”
通過整合相關部門幫扶、救濟、醫保、助學等職能,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將人社、民政等13個部門的58個幫扶事項全部歸口至“幫扶救助中心”,其中33項的幫扶救助條件和受理程序在網上進行公示,由“幫扶救助中心”對老百姓的各類救助申請統一審核,實現事項辦理公開透明化。需要幫扶救助的申請人只需與網格管理員聯系并按照要求提供資料,由網格管理員進行初步審核后,將申請資料上傳至系統,再按程序網上流轉到街道、區級的“幫扶救助中心”,經審核符合救助條件的,申請人便能獲得救助。截止目前,共受理幫扶救助事件355件,其中流轉辦理件126件,流轉辦結173件,咨詢56件。
▲石峰區便民服務中心
充分利用大數據管理模式的優勢
統籌謀劃促進行政效能提升
(一)基礎信息動態管理“一網打盡”
對居民戶籍情況、家庭人口、婚姻狀況等19項基本信息予以詳細記錄,后臺對網格管理員的軌跡進行查詢,區、街道采取“兩隨機”的方式進行工作抽查;全區已完163674條實有人口信息 、65145戶家庭信息、2606條兩新組織信息以及498條特殊人群信息錄入。
(二)網格事項處置“全程留痕”,促進行政效能提升
按照“自下而上”的流程逐級上報,網格化管理中心必須在24小時內受理,部門在收到任務派遣后,必須在規定時限內予以辦結或處置。當事件涉及多個部門或者在405個網格事項標準之外的,由“四個中心”(綜治工作中心,由區委政法委牽頭;綜合執法中心,由區城管局牽頭;便民服務中心,由區政務服務中心牽頭;應急救助中心,由區民政局牽頭)的牽頭部門負責,組織相關責任部門召開會議,進行研究處置;對于平臺上無法處理的歷史遺留事項或其他重大疑難問題,由區委書記、區委副書記、區長、常務副區長組織召開聯席會議,區指揮中心將問題匯總后提交會議進行研究解決。截止目前,石峰區網格化信息服務管理平臺共登記網格事件6140件,其中網格管理員自辦自結4734件,街道受理903件,區指揮中心受理503件,完成處置5887件,事件辦結率95.88%。
(三)任務布置和檢查考核“一網融通”,全區統籌調度“一盤棋”統一任務派發
區委辦公室、區政府辦公室聯合下發文件,嚴格要求各部門落實“網格之外無考核、平臺之外無派單”,部門向街道、社區、網格下達通知或派發任務,必須按流程報請領導審批,并統一歸口到區網格指揮中心。
踐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廣泛發動居民參與社會治理
(一)建立網格微信群/QQ群,建立“民情直通車”
網格管理員在上戶走訪過程中建立網格微信群/QQ群,讓居民問題及時得到反饋,讓惠民政策在第一時間得以知曉。目前全區共建有網格微信群/QQ群330個,入群人數達到39688人。
▲居民在微信群中為網格員點贊
(二)新增“隨手拍”欄目,鼓勵居民參與網格管理
去年7月份在《石峰發布》上線“隨手拍”欄目,截至目前,接收居民上報事件263件,完成處置241件,事件辦結率92%。
(三)開展“最美樓棟”活動,發動居民改善居住環境
新增財政投入10萬余元,在清水塘街道華垅社區煤氣生活小區1棟等5個地方開展“最美樓棟”改造活動,由網格管理員主導,以樓棟為單元,制定無物業管理小區的改造方案,并發動居民參與改造建設,為樓棟添置過道燈、消防器材、休息椅等設施,清理、美化樓道墻壁和走廊,建立“暖心屋”和“溫暖走廊”,開展關愛老人、兒童、婦女、殘疾人志愿服務活動。
創新實施“社區干部即網格管理員”模式
基層服務管理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一)穩定人員隊伍,加強自身學習
區網格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和相關人員的考核細則,為網格員提供福利保障制度,通過考核制定了相關獎勵制度,確保了人員隊伍的穩定。通過強化培訓學習,提升人員綜合素養,開展人社、衛計等部門業務能力培訓、網格管理員上戶知識培訓、“一口式”受理事項清單培訓、網格化信息服務管理平臺操作培訓、政務受理人員禮儀培訓、社區(村)自助服務終端操作培訓等活動30余次,做到所有人“崗前先培訓,到崗再充電”。
(二)“坐堂辦公”為入戶走訪,轉變基層服務管理方式
主動上門開展信息采集,主動與居民進行溝通交流,主動為居民提供服務,做到重點人群“每月必訪”、所有住戶“每半年必到”,打破社區與居民之間隔著的“玻璃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