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AI正在像電力一樣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猶如百年來電力給各個行業賦能一樣,AI的賦能之勢更甚,帶來的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變革。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是國內AI落地最現實、最迫切的領域之一。
為推進以AI、物聯網、5G等為代表的技術融合應用,加速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步伐。近日,三旺通信攜手北大智能圈聯合推出了制造業“智改數轉”新力作:AI智能工業貼標平臺。這是業內首款基于制造業轉型的互通互聯AI智能裝備,在工業互聯網的基礎上融合AI視覺和傳感器技術,面向工業場景提供智能解決方案。
建設數字中國已成為國家戰略,傳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迫在眉睫。然而,由于數字化初期階段的系統較多,相互間整合難度比較大,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采集平臺進行綜合部署仍面臨諸多問題,進而導致企業裝備升級、經營發展規劃受阻,效率跟不上轉型節奏。
為助企業打破系統壁壘,提升異構工業網絡互通能力,推動工業設備跨協議互通,實現“智能制造”軟、硬件的有機融合,革新傳統生產工藝、優化生產流程、提升關鍵工序的自動化水平,減少人工不必要的使用量、穩定各環節的產品質量,構建一體化的智能生產執行系統,三旺通信攜北大智能圈重磅推出AI智能工業貼標平臺,在轉變生產方式的基礎上,創新生產供給模式。
據中國質量協會不完全統計,產品缺陷每年給制造企業造成的損失不計其數,其中有超20%是人為錯誤導致的。因此,通過AI視覺檢測技術的賦能,可以有效避免這種人為損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產線吞吐量,增加產量、減少返工,削減退、維成本。
此次AI智能工業貼標平臺的落地應用,將AI技術引入到工控系統中,從設備端解決了效率低下、易出錯、產品信息模糊、序號與MAC地址重復等問題,對于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的智能化發展,完善產業鏈的數字形態,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較于人工,設備的智能自動化更有助于實現數字化生產。本次AI智能貼標工業平臺基于RCU1000的采集網關,實現了智能裝備與MES等數字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裝備的改造升級。
人力成本降低
AI智能工業貼標平臺投產前,人工貼標一個耗時16-20s,投產后,僅需2s一個,在人力上極大降低了成本。平臺搭載的工業ccd鏡頭和自動打印機,可實現產品標簽的自動打印、自動貼標、智能檢測、智能分析,將員工從重復機械的程序中解放出來,將時間和精力放在重點工序的創新改進上,降低人力,實現人才資源合理利用。
生產效率提高
AI智能工業貼標平臺,無需人工檢查貼標信息,通過視覺傳感設備自動進行準確、平整貼標。視覺攝像系統對貼標結果進行拍攝和采集,搭載AI自學習算法,實現精準的視覺判斷,如:標簽角度、格式、位數、字符清晰度等,一旦出現不良貼標產品,操作系統界面便會出現OK/NG提示,同時報警設備也會亮燈提醒;
貼標過程中,設備端的打印機與貼標機以及后臺系統互通互聯,實現一體化的邊打邊檢,提升生產效率,減少物料浪費;
同時,平臺搭載的紅外探測設備能有效防產品堆積,實現無人接收時不貼標,不漏檢。
實現設備統一管控
AI智能工業貼標平臺基于PLC系統的計算轉換、協調可控性,實現多設備、多參數的集中部署,有效拓展了PLC控制層的運行能力、預警能力,提升了設備整體部署效率,減少了各設備獨立運行的維護成本。
數字化轉型下“智改數轉”是一個長期推進的過程,在企業生產中,面對客戶需求的多變性、材料供應的不確定性以及生產管理和質量管控的嚴謹性,準時把優質產品交付給客戶,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來完成,因此“效率為王”是轉型的核心。
AI智能工業貼標平臺基于“機械重復作業、人工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等產線痛點,在保質保量的智能化生產下做到快人一步,這也是數字化時代跑贏市場的關鍵所在。
如今,數字化轉型浪潮風起云涌,AI+工業互聯網的滲透率也將越來越大,工業互聯網憑借行業基礎性作用,推動著傳統制造模式的“格式化”改造和顛覆性變革,在工業互聯網面向全環節、全流程的綜合集成應用中,少不了AI等智能化技術的牽引,因此從設備端落地逐步解決市場應用需求是關鍵。
此次“智改數轉”戰略合作是基于工業互聯網+AI視覺+傳感器技術解決方案打造的一種全新的智慧產品生態,也是北大智能圈生態版圖建設下的一個新起點。接下來,三旺通信及北大智能圈各校友企業將結合各自領域的整體實力、品牌影響力、市場積累、創新研發等方面的優勢,充分協同合作,提升雙方產品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打造更具優勢的智能化發展格局,為中國制造業實現快速迭代注入新的動能,同時,助力企業構建數字戰斗力,成就韌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