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別人下功夫的地方,你功夫下到了嗎?在別人不下功夫的地方,你下功夫了沒有?
先說一個“吹毛求疵”的故事。給你看一篇文章。這是公眾號“GQ實驗室”的一篇文章,名字叫《紅了!》。標題很樸實吧。
文章內容呢,是一條一條的,就是形容什么是美。每一句也算有意思吧。比如——美是任何一個想要打開相機的時刻。美是電影院漆黑中他輕輕碰到了她的肩膀。美是“這版方案我們OK”。美是說好最后一杯但為了再多坐一會兒又忍不住倒滿的酒。美是老板的反義詞。......
就這樣的短句,一共150句。要湊這么多,還挺不容易的。我算是多年的老文字工作者了,這樣的文章,結構是既定的,文字也不錯,擱我手上,我是改不動了。你讓我提建議,我頂多說,讓設計師在排版上再想想辦法。
但是,《智族GQ》雜志的編輯總監劉沖(Rocco)跟我講了一個詞,叫作“微雕”。他說,文字寫成這樣,頂多算有了個坯子,微雕還沒開始呢。給你看看這篇文章微雕后的樣子。你看這句,“美是通完宵后拉開窗簾所看到的紅色朝陽”,模擬了日出的動畫效果。再看這句,“美是江水長流無盡時”,設計成了流水的狀態。還有這句,“美是隨隨便便”,每個字都會輕微左右晃動,讓你感受到一種輕松隨意的感覺。
150句,每一句的呈現方式都不一樣。到這兒是不是也就可以了?不,還可以繼續微雕。
為了讓每一段文字的彈出時長都恰到好處,需要責編、設計、策劃和主編,幾個年齡段不同的人,在主觀感受上達成共識。光這一項工作,又花上了好幾個小時。這一下,該沒什么可做的了吧?不,還有個手機適配問題啊。他們測試了多個版本,無論是用夜間模式看,還是正常模式看,無論手機是什么系統的,是新款還是舊款,也都要是舒服的。稿子發出去,就等著刷屏了吧?不,微雕還在繼續。他們說,留言區也是文章的一部分。留言區放哪條留言,不放哪條留言,也要考慮到跟正文綜合起來的效果。150句清新文字組成的這篇文章,在微信公眾號里拿到的成績,你猜是多少?10w+嗎?不,是400w+。但這還不是GQ今年唯一一篇爆款文章,他們每年有350篇以上的10w+。僅僅靠這一個公眾號,年收入已經上億。聽完這個故事,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感受。匠人精神?敬業精神?不。我心里當時就冒出來一句話:“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這幾年,我們聽到多少人說,行業太卷了啊,賽道不行了啊,產業夕陽了啊,什么招兒都使了就是沒用啊,我腦子里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念頭。就拿剛才這篇文章來說,新媒體行業,眼下已經不算是什么朝陽行業。想讓一篇文章爆紅,很多人采取的方法也就是蹭熱點、標題黨、送福利、騙轉發這些管用的招法。除此之外,還能有什么可做的呢?但是,現在看了這篇文章,我就想問自己:“少廢話!就問,在別人下功夫的地方,你功夫下到了嗎?在別人不下功夫的地方,你下功夫了沒有?”